讀UCA插畫所那年 – Ep3 靈感、採集寫生、Monoprint
這系列終於更新了(自己莫名感動),之前的文章全收錄在「留學」分類欄目下。目前預計一年的課程生活,大約會分成十篇左右。我會慢慢抽空寫,希望可以順利寫完。
好的,就讓我們進入正題。
三年前大約這個時候,我引頸期盼的第一堂課正式到來。
依據教授Jane和Jim的指示,我們輕裝上陣在校門口集合,帶著以下物品。一行人往Waverley Abbey(校園近郊一處有著近千年歷史的修道院遺跡)前進。
為期一年的課程中,我們在各個主題課程之初,都會收到這樣的學習單。學習單上的內容不外乎課程說明、作業方向,還有延伸研究資料等。
零、開始之前,聊聊靈感
我們的第一課也是創作的第一步——蒐集靈感。在徒步前往修道院遺跡的路上,教授展示幾種常見的方法,如照相、速寫、採集實體物件等。看似好玩又漫不經心的揀選與捕捉,實際上反映出每個創作個體的心思、注意力與個人喜好。
當時教授的這些方法,直到現在仍影響著我。怎麼說呢?
原先單純憑藉著興趣而展開繪畫旅程的我,最常畫的主題是食物。假日去咖啡店,拍下眼前的甜點飲料,再用水彩轉譯照片上的圖像。最後將畫作與文字集結在手帳上,翻拍至Instagram分享咖啡店踩點心得。
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年以上吧。雖然每次都吃得很開心,也很喜歡造訪各式各樣的店家。但久了,我開始好奇自己所知以外的世界——如何架構概念、形塑作品等。抱持著想知道更多的心情,我申請研究所,想親自一探究竟。(下圖為舊作)
第一堂課,我學到靈感來源是無窮無境的,這也改變了我的創作流程與觀看角度。這些觸發點,可以是具體,也可以是抽象的。以這天為例,從徒步過程、遺跡本身、到事件及物件,甚至對話與聲音。再微小的細節,都值得留意。
註:雖然我這篇採取「靈感」一詞,但教授將這個過程稱為Visual research,而非Looking for inspiration。相較於Inspiration給人一種靈光乍現的感覺,Visual research在感受上是腳踏實地、非偶然或巧合的。個人認為這個詞,更貼近我們所做的事情。只是想到翻成「視覺研究」,意思上不太明確,因此先用靈感代替,於這段說明兩者差異。
一、採集
沿途,我們從學校所在的Farnham小鎮,慢慢走到林間路徑。
進入樹林後,Jane時不時停下腳步,和我們分享周邊的植物樹木。我們遇到了歐洲冬青(聖誕花環的主角)、松果橡實、西洋栗、野莓等等。大家一面拍下有興趣的植物,一面跟著Jane注意地上的枯枝落葉果實,蒐集心儀的自然物件,放到盒子裡。
看我們進入狀況後,Jane拿出紙筆,介紹另一個採集方法——Rubbing(拓印)。同學們也紛紛依樣畫葫蘆,觀察周圍的樹木,找尋有趣的紋路,將之複印下來。
二、寫生
中午時間,我們抵達Waverley Abbey。天氣多雲偶陣風,大家就地野餐,交換彼此的成果。從照片中可以看出,我的早期廚藝完全幼幼班等級,買現成貝果塗上果醬就已經是極限了。
事前或事後的資料查找,也是靈感蒐集的一部分。下面是我找到的資料:
Waverley Abbey可以往前追溯到1128年。當時一群來自法國的修道士在此定居,此地進而成為宗教聚集地。雖然外觀不甚完整,但依稀能看出13世紀修道士們的拱形食堂。
以上是修道院的過去,現在這裡則成為幾部知名電影的取景地,例如1998年凱特布蘭琪主演的《伊莉莎白》還有2014年迪士尼電影《魔法黑森林》。
三個小時左右的停留時間,大家有的拍照、有的拓印,多數時間各自在喜歡的角落靜靜寫生。
三、Monoprint
戶外教學結束後,第二次上課Jane要我們把蒐集到的材料帶來,並正式介紹Monoprint這個技法。
Monoprint,可翻成單版印刷。和一般印刷術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,Monoprint為一次性的創作,即便用一樣的道具做法,依然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的成品。
由於沒有固定的製版,創作過程非常彈性,每次得到的結果都像拆禮物一樣驚喜。
以那時Jane示範的兩種做法為例。
1. 隔著紙張作畫
在一片玻璃上,利用滾輪平均薄塗油墨。紙張疊在玻璃上,用筆或其他工具,隔著紙張施力。那些施力點,依據力道大小,最後會在紙上留下深淺不一的有趣圖像。
2. 拓印
在另外的平面上,將油墨刷在葉子上。
葉子放在薄塗油墨的玻璃上(沾了油墨的那面朝上),再疊上紙張。對紙張施力,最後得到如左下的成果。
等油墨乾了,就能將作品掃描起來。關於Monoprint成品的應用,未來的某堂課會用到,因此下集待續。謝謝收看!